作者:林奥杰(北京艺鉴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检学会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专业委员会高级技术顾问)来源:《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杂志2018-06

摘要:采用区块链技术的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将艺术品消费场景下人、物、权属、价值发现等关联,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信用初步引入到艺术金融服务平台的价值网络中,有助于艺术家、艺术品爱好者、投资人共同创建新的社会化消费场景和全新社区,从而构建“互联网+科技+艺术”的艺术金融新动能,促进艺术品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关键词:艺术品 区块链 鉴证溯源 价值互联网 物联网权属保护 艺术金融 场景化

一、导言和背景

(一)区块链走入大众视野

2018年春节期间,微信里的“三点钟无眠区块链”群席卷互联网,随后,2月26日《人民日报》经济版整版刊发了“三问区块链”评论文章;从2017年9月“比特币交易平台全部关停,并于近期退出市场”,《关于对代币发行融资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监管规定,到坊间“币圈一日,人间一年”的暴富神话;资本市场上,各种区块链概念股的股价涨跌犹如过山车般惊心动魄。区块链完成了从IT界到饭后谈资到娱乐再到大众视野这一演变,正站在风口,受到各方高度关注。[1]

1.“三点钟无眠区块链”

在这个区块链社群里聚集了徐小平、薛蛮子、隆领资本蔡文胜、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Qtun量子链创始人帅初等百名区块链行业重量级人物,重点还吸引了象汪峰、佟丽娅、胡海泉、高晓松等这些娱乐圈大咖。

支持者有隆领资本蔡文胜、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和Qtun量子链创始人帅初等,他们认为区块链就是代表未来,在链上会产生最具有价值的产品,同时蔡文胜还认为只能拥抱泡沫,不参与才是最大的风险。反对者有“中国最大的矿工之一”郭宏才和金沙江创投朱啸虎等。郭宏才认为“尽吹牛,不干实事”,朱啸虎则表示“不要拉我进任何3点钟群,有些风口宁愿错过,有些钱宁愿不赚,大家晚节保重”,与支持者大打口水战。

2.人民日报“三问区块链”

2月26日,人民日报经济周刊第17版,发出整版区块链专题报道:《三问区块链》《抓住区块链这个机遇》《做数字经济领跑者》。

第一篇《三问区块链》提出:①什么是区块链?对区块链在降低价值传输成本、解放生产力上给以肯定。②区块链有什么用?认为能解决金融、公益、监管、打假等很多领域的痛点难点,但不是万能的。③区块链会成新风口吗?指出技术目前还不太成熟,要警惕概念炒作,特别要区分是技术创新还是集资创新,不能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区块链技术确实能创造很大的价值,但一些风险也不容忽视。

第二篇《抓住区块链这个机遇》围绕区块链的诞生,肯定了区块链技术的作用,极大解放生产力,但区块链底层技术还不成熟,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区块链行业健康发展,亟须科学监管,最终必然演化为“监管融入技术”的模式。

第三篇《做数字经济领跑者》提出要做一个数字世界领跑者的目标:“当前,我国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改革主攻方向,深入推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进步,深度拓展这些先进技术的场景应用,必将成为撬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将引领世界数字经济大潮”。

3.99号文、最大的矿场和最懂区块链的央行

2017年9月2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省市金融办(局)发布了《关于对代币发行融资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整治办函[2017]99号,下称“99号文”),其中明确,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币发行)本质上属于未经批准的非法公开融资,涉嫌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非法发售代币募集,以及涉及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总体而言,99号文的主要内容有三点:全面摸排、一律叫停ICO新发行的项目、对已完成的ICO项目要进行逐案研判,针对大众发行的要清退,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就比特币矿池算力占比来看,中国以81%的哈希(Hash)算力高居榜首,冰岛紧随其次,占比为5%,随后依次是日本(3%)、捷克(3%)、格鲁吉亚(2%)、印度(2%)。

尽管对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交易持否定态度,但中国央行无疑是全球最懂区块链技术的央行。在前不久发布的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前100名)中[2],中国央行旗下的数字货币研究所以33个专利的数量排名第三,是上榜的唯一一家央行和官方机构。调查显示,中国在全球区块链研究方面领先,榜单前100名中,中国入榜的企业占比49%,其次为美国,占比33%。在前10名中,中国企业占了7家,美国仅2家。

表1 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部分)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中国企业、中国央行对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研究上取得的成就,丝毫不亚于榜上全球顶尖的科技、金融企业。

央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央行正在研发数字货币DCEP,人民银行在3年多以前就组织了数字货币相关研讨会,随后又成立了研究所,最近正和业界组织分布式研发。他透露,央行目前正在研发的数字货币叫DCEP,DC即数字货币,EP指电子支付,同时指出,在考虑新技术的同时,在服务方向上要清楚,不希望创造一种可投机的产品,让人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而是要强调服务实体经济。

目前,国内区块链企业数量已超过100家,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国,北京、杭州、贵阳、深圳等地纷纷成立区块链产业园,聚集效应助推产业快速发展。

(二)区块链——价值互联网的技术基础

工信部指导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这样解释: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简单说,从技术上,区块链是指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一些基础性计算机技术的集合;从应用上,区块链是一种为实现机构间和防止篡改的分布式记账系统,它在分布式共识算法、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等的基础上,可解决信任缺失场景下进行交易的问题。利用这种技术,人们无须可信第三方,就能完成信息交换,还能确保所交换信息的完整。

区块链被称为驱动互联网变革的核心关键技术,它有两个关键特性:一是创造信任(也被称为“去中心”),在人与人、点与点、端与端不认识的时候,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在没有中央权威机构的情况下建立信任。二是区块链不会被伪造,信息高度透明。

图1 区块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

区块链技术于2015年逐渐从虚拟货币中独立出来,在转账与支付、泛金融业务、征信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发展空间,现在已经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结合应用,被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是“最有潜力触发计算机技术第五轮颠覆性革命的核心技术”。

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经济论坛发布《实现区块链的潜力》白皮书,指出区块链技术能够催生新的机会,促进社会价值的创造与交易,使互联网从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转变。[3]

(三)艺术金融的区块链场景

目前,区块链的应用已从单一的数字货币应用,例如比特币,延伸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应用的场景如图2所示。除金融服务行业的应用相对成熟外,其他行业的应用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图2 区块链应用场景

从溯源防伪的角度看,区块链不可篡改、数据可完整追溯以及时间戳功能,可有效解决物品的溯源防伪问题。

以艺术品行业来说,当下艺术品由于缺少清晰的流转记录,缺少可供查证的证据系统,市场中艺术品的不可追溯性,以及产业链中的漏洞让造假者乘虚而入,从而让当下市场的造假现象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严重,艺术品市场鱼龙混杂、真假不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由此可见,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赝品横行、劣作泛滥、市场两极分化,其主要根源之一就在于中国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科学体系缺失,市场参与者鉴赏能力匮乏与苍白,又无可确信、能够为市场和社会认可的公信体系。

现存痛点是艺术品的鉴证、艺术品的身份、艺术品传承信息的溯源,艺术品的物权、版权、人身权、财产权的归属,到艺术品每次流转记录的认可,都缺少长期有效且具有公信力的方法来确立归属和认可[4]。

为解决现有艺术品市场的痛点,魏传忠提出了基于“六位一体”的国家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的政协提案,并成功地建立了艺术品标准委员会。基于艺术品鉴证备案(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进行艺术品身份认证、确权及流转过程记录——为每一件艺术品建立唯一的电子身份,可以用区块链技术来记录每一件艺术品的“DNA”特征和基础属性并存放至区块链中。

无论艺术品的创作过程、来源出处、流转历史记录、交易记录、展览、出版、权利归属还是所在地都会被实时记录在链,一旦在区块链上被确权,艺术品的“传承”就可追溯、可追踪,这为未来的艺术品资产化、“价值发现”和司法取证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技术保障和结论性证据。

从应用场景上来看,由于采用基于国际元数据标准体系和国家标准进行数据记录,基于艺术品“身份证”的区块链上的内容可以被全世界集合管理系统和编目数据库所使用,保险公司、博物馆、执法机构等机构都可以实时验证,整个过程便捷,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举例来说,艺术品盗抢险就非常需要一个共享的追踪机制。区块链不仅可以为艺术家提供免费的库存管理系统,在艺术品的所有权发生变化时通知画廊和美术馆等相关机构,还可以为收藏家寻找没有公开披露的价格和身份等虚拟资产信息。区块链可以成为寻求艺术品的美术馆和希望通过展览提升艺术品价值的私人收藏家之间的中间商,将艺术品的完整生态链信息放到区块链上,为博物馆、私人藏家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平台支撑。[5]

区块链作为一个容易分享、发现和传播的永久记录,除艺术品外,区块链技术也可用于文物、收藏品、奢侈品等的溯源防伪和信息共创、共享的公信平台。

二、基于区块链视角的艺术品鉴证备案模型

区块链以其可信任性、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让更多数据被解放出来,推进数据的海量增长。区块链的可追溯特性使得数据从采集、交易、流通,到计算分析的每一步记录都可以留存在区块链上,使得数据的质量获得前所未有的强信任背书,也保证了数据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数据挖掘的效果。

区块链能够进一步规范数据的使用,精细化授权范围。脱敏后的数据交易流通,则有利于突破信息孤岛,建立数据横向流通机制,并基于区块链的价值转移网络,逐步推动形成基于全球化的数据交易场景,这与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后的资产配置和全球流通特性契合。

(一)区块链的技术特性

区块链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

在公有链上,所有的数据对任何人都是公共可见的,一个区块链地址相关的所有交易信息都能被公众浏览。有几个潜在问题:一个是数据隐私性问题,比如金融领域的交易并不一定对所有人可见;一个是时间成本问题,以以太币区块链来说,交易确认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长,约10分钟到一小时之间;还有就是经济成本问题,以以太坊为例,在公有链上将一个证书的32字节的哈希值通过交易写入区块链中,大概花费0.0004个以太币。当下,有很多以太坊的分叉,试图解决以上问题,比如基于以太坊硬分叉的EtherZero(以太零),就以无手续费、实时反馈、支持高并发交易的特性为目标,试图解决在应用开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联盟链中,区块链的区块和交易的有效性由预先设定的一个验证者群体决定,这个验证群体,形成一个联盟。一个区块有效,需要联盟中50%以上的成员签名通过,新区块才有效。区块链上的信息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只对联盟成员可见。

私有链是一个完全中心化的区块链,只有私有链的创建者才能往区块链中写入信息,这个对于想进行内部审计的组织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区块链视角下的艺术品鉴证备案

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指出:“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艺术品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艺术衍生品、艺术授权等等。由于这两个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艺术金融以及相关产业。其次,艺术金融产业和艺术电商融合发展推动了互联网艺术金融,艺术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加上艺术电商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平台+互联网’这种交易模式、交易形态的快速发展”。基于“平台+互联网”机制的艺术品产业创新生态的构建,其基本的思路就是基于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的建构,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第一,建立在“三公”原则基础上具有公信力的服务平台,也唯有建立在“三公”(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上才能生发公信力。

第二,登记与鉴证交易。其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平台的征信及其管理越来越重要。其二,随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征信为抓手的信用管理功能,越来越成为平台的重要基本功能……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平台基本功能中的信用管理功能,会越来越重要。

第三,对接整合金融体系与市场支撑体系能力的建构。可以对接整合金融体系,如证券、银行、信托、保险、基金;对艺术市场支撑体系,如确权、鉴定、评估、鉴证、备案、集中保管、物流等进行整合。通过整合,平台可以根据包括投资客户在内的消费者需求创新产品,服务消费者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

第四,通过实物资产权益交易以及投融资服务,使投资门槛不断降低。平台的公信力,平台提供的风险控制,让投资者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也敢来投资。平台的风控机制不仅能使投资安全,也能使成本降低。比如,以前收藏范曾作品时需要找权威机构鉴定,甚至要找到范曾本人,日后想出售给其他人时,买家也要再找鉴定机构或范曾本人鉴定,每次交易都要重复一遍,成本非常高。而如果在平台交易,只要鉴定一次即可,鉴定以后鉴证、备案,留有相关的记录,降低了交易成本,交易的安全、效率都得到了保证。

从上述“平台+互联网”的艺术产业新业态阐述上来说,“‘三公’原则”“登记和鉴证”“信用管理”“金融”“场景化”“线上线下”等特性,使得区块链建立“共识”,创建信任(也被称为“去中心”)的能力就得以昭显,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在艺术品市场和流转的多种场景下,甚至没有中央权威机构的情况下建立信任,同时,由于区块链不会被伪造,即使在“匿名化”的场景下,仍然能够保持信息高度透明,使得通过互联网进行艺术品价值发现和价值交换可行。

基于西沐提出的艺术品资产化和平台化的构建模型,本文提出了基于区块链视角的艺术品鉴证综合云平台服务和体系的模型,通过模型,我们也会看到,艺术品及其衍生品的综合服务及其交易也是区块链技术支持互联网从信息互联网进入价值互联网的重要应用。

(三)艺术品区块链ArtChain

艺术品及其基于授权的艺术品衍生品,包括现在的“IP”授权产品如文化娱乐、时间交易、数字出版和版权作品,根据其是否有物理实体,可将艺术产品分为无物理实体艺术品和有物理实体艺术品两种类型。

1.信息溯源和权属保护

对于无物理实体文化消费端产品,其产品信息追溯和防伪可以依靠区块链技术单独来实现。比如,一家位于美国洛杉矶的广告科技公司MetaX,就基于开放的区块链开发以太坊,研究开发对创意内容进行跟踪的“Adchain”程序[6]。比如,基于区块链的文化消费端的众筹服务,具有独特的泛金融和非金融特色,是围绕知识产权(IP)的新业态。基于区块链特性和虚拟市场规则,使得消费者能够参与IP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全流程,而不需要依靠第三方众筹平台的信用背书。另外,利用区块链技术,添加信任的确权节点,进行IP及其相关权利的交易,以及权益分配等功能,可解决交易不透明、内容不公开等问题。

区块链能安全地存储版权等数字资产的交易数据。一旦通过身份注册,区块链能够完整地记录作者从最初的灵感到最终作品的所有变化过程,并通过“时间戳”链条以及基于密码技术的连续数字签名为任意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提供存在证明和身份证明。无论是图片、文字或者其他作品,都可以由区块链有效证明其存在性,从而确定著作权归属。

此外,区块链的存在证明可以在提供版权存在证明的同时,不泄漏版权本身内容。区块链允许用户上传文件和支付交易费用,但只存储文件的加密数字,而文件并不会存储在网上,所以用户的文件内容没有被恶意公开的风险。同时可以依托区块链技术在文章、音乐、图片等作品上附加类似于DNA的版权协议,使作品的版权信息在转载中可以被追溯,起到保护知识产权的作用,继而直接避免著作权侵权。区块链及时有效进行权利归属认定,避免作品内容泄露,从源头上对著作权进行保护。

2.物联网“锁物”

对于有物理实体的文化艺术产品,由于艺术品登记、鉴证、信息追溯、防伪涉及多个环节,如艺术品艺术特征、物理实体特征、艺术品资源化、艺术品服务(鉴证、确权、登记、鉴定、评估、集保、修复、物流)、艺术品资产化、艺术品交易、艺术品展览等等多个流转环节,不仅增加了艺术品信息追溯的难度,也为不法分子进行造假活动留下了很大空间,这也是艺术品市场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尽管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信息安全、数据可溯源及防篡改特性可为信息追溯系统提供优良的数据存储方案,但并不能从艺术品“正本清源”的角度上,即从源头上通过“锁物”防止虚假信息输入区块链,还要结合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基于科技鉴证的物联网)技术来完成客观世界的艺术品实体到信息和价值互联网的映射——“艺术品上链”。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利用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基于科技鉴证的物联网)技术来确保艺术产品信息客观公正、实时动态地映射并注入到艺术品生命周期的区块链中。

[pdf-embedder url=”http://www.aojie.biz/wp-content/uploads/2018/07/林奥杰:区块链视角下的“正本清源,传承有序”-——艺术金融发展中的鉴证备案与区块链技术(《中国艺术金融》2018-06).pdf” title=”林奥杰:区块链视角下的“正本清源,传承有序” ——艺术金融发展中的鉴证备案与区块链技术(《中国艺术金融》2018-06)”]

四、“正本清源,传承有序”的新动能

目前可以看到区块链和艺术品金融结合的应用有艺术品抵押发行及共识展示,不仅成功实现了对艺术品的数字身份确权,而且将艺术品传统商业运作改变为数字经济模式,从而以身份确权来还原艺术珍品的价值,用价值互联网来锚定所有参与人的信任。

通过为每一件艺术品、每一位用户创建独有的数字身份,每一次的交易记录、每一次的价值投资、每一次的资产转让都会如实地记录在案,不仅是物的流转记录,同样还有人的关系呈现及故事演绎。在基于区块链的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上,造假信息无法被删除,并可溯源到任何一个关联人、物、数字版权产品,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信用初步引入到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这一价值网络中,藉由价值社交网络的设计,将有助于艺术家、爱好者、投资人相互间建立深度链接,共同创建新的社会化场景和社区。

从传承有序的角度看,将艺术品的身份证和权属以加密的形式存储在区块链,使之确立并公开,并且任何人也无法更改,同时,记录每一次的流转,使艺术品的交易历史(包括所有权、展览历史、成交记录、流转记录和其它关键信息)从此有据可循,所有人可以通过追溯艺术品区块链获得确权信息,这有助于建立艺术市场的诚信机制并提高市场流动性。

从价值发现的角度看,单一艺术品的估值从来就很难获得市场公认,众口难调,它会受到作者的因素、历史的因素、流转的因素、持有人的因素、拍卖者等无法一一枚举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每种因素都会使其估值产生根本上的差别。除了其单品超高的价格门槛外,对其价值认可的众说纷纭也是主要原因。然而,对文化艺术品这一人类公认的文化遗产,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战略资源”的角度下,其增值属性与价值认可是全社会公认的,艺术品的流通与其金融价值的体现将达到空前的普及与高度。

从艺术品交易成本上看,由于智能合约拥有自治、自足和分布式等诸多优势,在构架艺术品交易模式上采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机制,任意双方依据智能合约条款约定,以自身数字身份确权为背书,对确权的标的物可以轻松实现追踪溯源。从双方达成合约协定时开始,通过将合约中的内容进行数字化编码并写入区块链中实现对合约内容的形式化,一旦合约中约定的条件事项发生将自动触发合约的执行程序。可以实现实时交易结算,并创建防篡改的可验证来源,提高艺术品交易的透明度,简化、自动化冗长的金融服务流程,减少前台和后台交互,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从而提高艺术品市场中的竞争力。

艺术产业作为人们精神层面上的享受,伴随着我们自人类产生至今,实现世代创作、欣赏、收藏、传承。在新的革命技术下,艺术品“正本清源,传承有序”的愿景将更加接近,艺术的产生、交易、收藏、流转、传承的方式形态也将在新时代,新动能的驱动下,与时俱进。


[1]从“三点钟无眠区块链”到人民日报整版报道,区块链不再羞羞答答. http://www.sohu.com/a/224574151_100035093.

[2]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前100名).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 http://www.iprdaily.cn/news_18252.html.

[3]Realizing thePotential of Blockchain.https://www.weforum.org/whitepapers/realizing-the-potential-of-blockchain/.

[4]林奥杰:给艺术品一张身份证,为艺术品保驾护航——开启艺术品鉴证的云平台服务.《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品金融》.2017年第10期.

[5]黄隽:区块链与艺术市场.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8月1日.

[6]METAX推出首个用于跟踪数字广告供应链的协议adChain. http://www.8btc.com/metax-adchain-digital-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