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行业到底要不要做区块链?
【艺观心相】从各方面的观点来看,关于文化艺术品的收藏,交易,认证等需求,大家似乎认为艺术品行业是最适合引入区块链来做。在目前区块链热到连华尔街都知道的“dama”——“大妈”都已经入场的情况下,要不要做,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还是因为区块链能够变革我们的场景和消费场景?”
目前的区块链应用已经解决了一部分艺术资产化和金融化的问题,从产业的角度看,还有几个重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1、采用公链还是私链?中国国情、政策法规有哪些限制?
2、如果采用区块链只是解决了信用和作弊问题,是否会使得此行业有爆炸性改变?
3、引入区块链的开发成本不低,如果此技术不能引发此行业的大变革,那么谁来替这个成本买单?
4、区块链除了解决艺术品征信问题,还能给藏家带来什么其他价值?
艺术区块链新动能的几种可能性
2.1 打开区块链的方式很重要
区块链促进艺术品的确权和征信,需要的是一个上下游全生态的联动,才能形成可信记录,单只一家做出来,难以短时间形成数据链,艺术品的收藏记录的真伪记录,会是痛点吗?在目前的场景下,我们能够从拍卖会上看到举牌的信息,也未必能够了解到真实的收藏信息。当然,也逐渐有很多新贵企业家通过举牌高价格拍品这样的方式,带来广告效应。
区块链的未来场景不是一个业务问题,而是一个基于经济手段的新业务生态下的经济系统,也就面临着两个根本问题:
(1)重写游戏规则:若不能降维,何必用区块链
区块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来解决业务问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重写游戏规则。规则重写之后,行业原来的业务问题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了,有时候,原来的“圈内人”熟悉甚至喜欢的很多其它业务规则,可能在新的规则场景下也不存在了。
(2)能否创造可持续的繁荣
一个基于区块链设计的新业务生态下的经济系统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一群自由的个体在有经济价值的通证激励之下相互协作与交换,进而创建可持续繁荣的业务,让大家都越过越好。这当中核心的问题是通证如何生产与分配,区块链经济如何发展。
2.2 区块链经济系统的判断准则
判断一个项目适不适合用区块链来解决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适合用区块链来做,也必须遵守一些原则和方法。
一是反庞氏原则,系统必须能创造真实价值,很多经济系统或明或暗地是庞氏骗局,用后来者的钱给前面的人付息,只是利息高低不同而已,但这是不可持续的,也是违规违法的。
二是增长原则,系统必须要吸引更多的要素投入,或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引发创新和生产率提升,或两者兼备。经济增长只能来自两个因素,一个是增加要素投入,还有一个是由科技创新、交易成本降低、资源配置优化、价值发现和传递引起的消费增加和价值的提升,没有这两点,增长是不真实的。
三是协议原则,良好的经济系统依靠协议行为和经济鼓励,而不是依靠冗长的流程和强制。
四是透明原则,系统可以有中心化设计,但应尽可能消除黑箱,必要信息应充分、完整、真实披露。[1]
2.3 文化艺术经济系统的特殊性——共识和历时的融合
艺术品作为一种资源,其资产化、金融化表现的非常困难,西沐先生认为,这主要是由艺术品及其资源的特性所决定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1.艺术品的价值构成是多元化、多层次的
从总体的分析角度来看,中国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构成可分为五大部分:物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与市场价值。要进行系统全面的艺术品估值研究与探索,就必须从这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与认知。
2.艺术品资产都是非标准化的艺术品及其资源的特性,决定了艺术品资产的非标准化特质,而这种特质使得艺术品资产很难用标准化的度量单位去测度艺术品的价值。每个艺术品的具体价值,需要具体的研究、分析与评价。
3.艺术品价值的形成依赖于价值发现
这是艺术品资产区别于别的资产形式的最大差别,然而价值发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针对一件艺术作品,其价值在很多时候取决于我们对这件艺术品本身价值发现的能力和程度。比如,齐白石的扇面在六七十年前可能只卖百八十块钱,而当下的价格就会很高,造成这种价值评判的形成的原因,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当时对齐白石艺术水准与艺术价值的认识还处在一个初级的状态;二是我们当时实现价值发现平台及购买力非常有限。然而今天,通过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以及我们对中国文化认知度的不断提升,齐白石的同样一幅扇面能够卖到几十万、几百万元,这种价值的变迁就取决于价值发现的能力,并且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发现形式和发现重点,并不是发现一次就结束了。
4.艺术品资产价值的计量复杂困难
艺术品资产价值的计量更复杂、更困难,这是基于艺术品非标性与依赖于价值发现的特点产生的,艺术品资源不像矿物资源,依靠单位价格与重量就能很容易的得出其价值,而必须要通过鉴定、评估等过程才能得出,而每一个过程都是非常复杂的劳动。
5.艺术品资产具有很强的可复用性
在这里,艺术品资源的可复用性主要是指,其他的物理资源越开发越少,而艺术品及其资源与之相反,越利用越多,越开发其价值越显现,所以,艺术品资源本身内在的特性与通常我们所见到的资源特性是非常不同的。
6.艺术品资源存在状态的复杂性
首先表现为“海量”,其次是其存在形态的多样化与存在类型的多元性,我们无法将艺术品及其资源集中起来,更难以在集中的状态下进行标准化的研究,这更加增加了艺术品资源系统化认知的难度。
7.对艺术品及其资源的需求非常个性化,评价的取向更加多样化、多元化
不同的人在特定时空下对同一件艺术品的判断可能截然不同,这在传统物质资源的评价中是不可想象的。实际上,我们在传统经济学中所面对的、研究的资源对象与艺术品及其资源是完全不同的资产形式,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实际上进入了一个必须要大力创新的发展通道。
8.艺术品资产具有很强的环境友好
艺术品资产的环境友好性是指,艺术品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是友好的,不仅不破坏环境,还可以优化环境、净化环境等。
基于以上八个重要的特点,艺术品资产已经成为了一个专门的特种资产门类,并且在资产化过程中,其特性与专业性越来越凸显了出来。同时,基于这些独特的特点,艺术品资产的估值就显得更为复杂、困难,其支撑服务体系相应就需要更加完善、更加体系化。[2]
由此可见,设计新的经济系统,其核心是价值管理,这也是文化艺术经济——艺术品金融的根本基础。新的经济需要进行系统设计,从价值管理的分析上,需要同时考虑共时分析(结构分析、状态分析)维度和历时分析(过程分析,历史分析)两个维度,这样才能去匹配文化艺术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从这个角度看,结合了IP限量授权的时间交易模式、实物资产化模式以及合理合规的文交所代币交易模式的综合模式,可能是为了文化艺术经济系统的一条可行路径。
未来已来——拥抱变化
3.1时代呼唤艺术市场创新
据测算,中国艺术品市场大概有6万亿元规模的潜在需求,整体上说,2017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规模已经达到近4000亿元的水平,拍卖市场整体规模也基本稳定在近600亿元左右的规模平台水平,也是过亿元成交拍品最多的年份。同时,显现一个大趋势——市场“二元结构”的生成,即高端收藏投资市场与中低端消费市场这两个特质差异非常大的板块,分别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西沐院长分析:一是我国人均GDP在2017年突破8000美元大关,人们的消费结构进入快速转型期,文化艺术消费首当其冲;二是由于货币超发,资产荒蔓延,经济将长期处于“L”型的低增长的发展运行状态中,艺术品作为优质资产效应被不断“挤出”,艺术品资产越来越成为资产财富管理的重要工具;三是全球性的艺术品“激发效应”再次进入窗口期[3]。
“低端消费市场”、“高端收藏投资市场”这两极市场的形成,及其用户的构成,就成为下一阶段艺术品市场服务的抓手和对象。
图12010-2017年中国艺术金融市场、拍卖市场、市场总成交规模变迁图(单位:亿元)
金融为百业之首,金融业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培育新的增长点,山东财经大学张志元教授认为艺术金融能为文化艺术品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认识到文化艺术品所具有的财产属性与金融功能,从而把艺术品当作一种新的金融工具、一种新的资本、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来参与市场的生产与流通过程,使艺术品这类金融资产得到最佳的资源配置。
在国际上,房地产、股票、艺术品投资并称为投资的“三驾马车”,艺术品投资目前在国内发展相对较弱。2016年,国内理财产品的资产规模大约30万亿元,艺术品市场传统金融体系释放出的资产规模仅接近200亿元;我国金融体系资产水平近200万亿元的规模,其中配置到2016年艺术金融方面的规模仅为986亿元。
3.2新消费场景驱动
在当下的文化艺术市场出现的一些创新形态,如平台化(文交所)交易、艺术电商及艺术金融、艺术品新零售模式(消费和投资结合——世屹集团做出了有效的尝试)等发展较快,虽然还没有成为影响市场的重要力量,但其发展态势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西沐在《回顾2017展望2018中国艺术品市场何去何从?》文中研判2018年艺术品市场“基于跨界融合而形成的新业态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对市场的推动与影响进一步加大,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与“互联网+”融合进程加快,围绕不同艺术产业业态而形成的价值链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产业链而形成的市场创新,使中国艺术市场业态的产业功能不断得到强化。互联网艺术品产业作为一个全新的业态,需要新的平台+互联网机制的建构。”包括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在内的“艺术金融科技”——ArtFinTech,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得到充分应用,我们也期待艺术金融通过新技术和新业务形态的“降维攻击”带来文化艺术品市场的繁荣。
- CSDN孟岩:参与设计20多个区块链经济系统后,我总结出4个原则和7个陷阱https://www.toutiao.com/a6541944400635757059/?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article_category=stock×tamp=1523175452&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iid=30059789768&utm_medium=toutiao_ios&wxshare_count=1 ↑
- 西沐:中国艺术品估值特点与路径选择 《中国资产评估》2018年第1期 ↑
- 西沐:回顾2017展望2018中国艺术品市场何去何从?http://www.ce.cn/culture/gd/201802/07/t20180207_28098377.shtml ↑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