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私人价值到共同价值,从古老的“拍卖”创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无处不在的拍卖,其本质是什么?价高者得之吗?赢家诅咒是怎么回事?从热闹的艺术品拍卖到火热的房地产地块拍卖、通信公司的频段拍卖,都发生了什么?让这个古老的交易形式成为新的资源分配的高效且公平的价值发现工具?

其核心不止于“价高者得之”,而在于拍卖背后的理性:共同价值和私人价值。从狗大户拍达芬奇“救世主”的“私人价值”乌龙,成为我们搞笑谈资的“赢家诅咒”,到和“房事”相关的地块拍卖,如何让地方政府在公共价值和企业私人价值之间平衡。这才是经济学诺贝尔奖给我们的启示:

生处要熟,熟处要生。

这是我们创新的底色。

(更多…)

《为什么—关于因果关系的新科学》 ∣观察,干预和想象

“我对语言的强调也源于一个坚定的信念,即语言会塑造我们的思想。你无法回答一个你提不出来的问题,你也无法提出一个你的语言不能描述的问题。”

行动超越了言论的人,其言论将经久不衰。

作者:[美]朱迪亚·珀尔、达纳·麦肯齐
译者:江生、于华
内容简介
《为什么—关于因果关系的新科学》一书,由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朱迪亚·珀尔及其同事领导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突破多年的因果关系革命迷雾,厘清了知识的本质,确立了因果关系研究在科学探索中的核心地位。

(更多…)

告别大师: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茨去世!

2020-06-06 07:00

唐•舒尔茨敏锐地提出了“消费者决定生产”的PAR营销传播理论,P代表模式和平台(patternsand platforms), A代表敏捷性和行动(agilityand actions),R代表相关性和响应(relevanceand response)。并对未来的营销传播作出多项大胆预言,其中核心的预言包括:第一,消费者知识、直接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以及替代产品和资源将破坏卖方的传统供应链商业模式,基于卖方对买方采用说服策略的销售模式的传统的4Ps方法将面临深刻的挑战。第二,传统供应链模式的消亡将被需求链模式所取代。卖方必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解买方的欲望、需求、要求、喜好等方面。第三,未来的营销传播者将更多地是一个知识工作者而不是创意的操纵者,传播从业者必须更加关注理解和填补顾客需求和欲望,对知识方面的研究将取代大部分对传统传播创意的关注。第四,这种向买方/顾客的整体观点的转变需要在营销传播过程中有更多的“多面手”,因为这些多面手理解如何通过营销传播策略和渠道对买方/顾客进行可行的洞察。第五,销售组织的整个理念将从使用说服方式 “销售我们所生产的” 来满足组织销售和数量目标,转变为“帮助顾客找到什么和如何能够解决顾客的需求/需要”。

据Campaign报道,整合营销传播(IMC)和广告领域的先驱唐•E•舒尔茨(Don E. Schultz)教授于当地时间6月4日晚去世,享年86岁。

唐•舒尔茨是美国西北大学整合营销传播教授,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开创者,是享誉世界的“整合营销传播之父”。他与海蒂•舒尔茨合著的其经典著作《整合营销传播》入木三分地批驳了当时形形色色的品牌怪论。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舒尔茨的工作使整合营销传播(IMC)从一个好主意发展成为一个可行的概念,并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研究领域。

舒尔茨是被引用最多的广告学者之一,他的研究在学术期刊、教科书和商业书籍中出现,帮助塑造了广告和IMC。从1977年到2019年,舒尔茨发表了70多篇期刊文章和43本书,其中包括针对行业的教科书和书籍。

大数据时代的整合营销传播

唐·舒尔茨教授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都不会感到陌生。从1993年,他的整合营销传播的奠基之作《整合营销传播》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27年。在这个过程中,营销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其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对于“整合”的理念阐述也在随之发生变化。

“整合”(integrated)其实投射出“整体性”(holistic)的思维方式,这并不是西方的传统。西方一直强调的是个体,关注的是具体。在营销的领域更关注具体的营销沟通方式,比如广告、公关、促销等在细分市场、目标市场乃至更小的利基市场的运用。唐·舒尔茨教授等人提出的整合理念曾遭遇原有营销沟通理论传统的挑战,甚至被学界和业界都拒绝。但唐·舒尔茨教授及其他学者所做的对业界的调查研究证实了IMC所具有的意义。可能是出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实际运作的需要和实际运作的现实,西方的营销教科书虽接受了“整合营销传播”这样的表述,但其概念涉及的范围一般局限于广告与促销等营销沟通的整合。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营销空间”(marketing space)替代了“营销地点”(marketing place) ,“整合”也拓展到网络空间。电子商务的兴起,新媒体的发展,线上和线下的整合也成为整合营销传播研究的热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