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杀手级应用是什么?(节选)

Posted in 知乎热议 Tagged free hit counters

可以列出多个,请按照重要程度排序

原帖地址: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57933

黄继新

我的回答貌似文不对题,但我的确真的相信——

更高速的带宽、更低的数据资费、更长时间的电池续航能力,这三个加在一起就是移动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大约七八年前的样子,业界都很热衷于讨论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是什么。那时候我正是《经济观察报》的记者,参与做电信领域的报道。我也很热情地到处向人请教这个问题,业界领袖、从业人士、观察者等等。经过了相当一段时间的积累和理解后,我意识到,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就是互联网本身,或者说,就是不限流量的宽带互联网

只要互联网不加限制地让每个人都能高速互联,并且以普通人可以承受的价格提供,那么,互联网上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能够大量地占用人们的时间和精力、鼓励人们进行更多花费、提升人们的生产力、给人们带来更多乐趣和思考的产品和服务。

由于时代的不断变化,这些产品/服务会不断地升级或被更好的产品/服务替换掉。但只要互联网保持开放、中立、廉价的高速连接,各种优秀的产品/服务就会持续绽放。

这个想法,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变成了现实。2004 年,出现了 Facebook;2005 年出现了 YouTube;2006 年出现了 Twitter;2010 年出现了 Quora……中间还有很多曾经昙花一现、或者一度红火但随即又暗淡的产品,比如 Digg,比如 MySpace,等等。它们中的每一样都成为了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并且它们每一个的出现都不会阻碍下一个巨大创新产品/服务的诞生。

因此,沿着这条道路,移动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也是类似,只是要多一项:电池续航能力。足够高速的移动带宽正在发展中,极低的资费在部分国家也都成为了现实,而我们今日看到的移动互联网上优秀的、创新的产品/服务,也都出现在提前进入了移动宽带、低资费的国家/地区。

总而言之,只要物理层与数据层割裂、收费极低的移动互联网存在,我们就会持续被「杀」。

美人她爹

从历史上看,所谓杀手级的东西,都是

  1. 让用户能做非常非常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
  2. 建立在以前成功应用的基础上

比如:

  1. CPU出来之前,各种电路只能做一种事情,CPU让电路变成通用
  2. CPU的出现,孕育了PC机。PC机让人们能用计算机做很多日常的事情
  3. PC机孕育了软件,软件让人们能真正使用PC机
  4. 操作系统这种通用软件,让硬件管理和软件开发更容易
  5. 软件流行之后,大家发现,原来数据才是软件的核心,于是出现了office这种让人高效管理数据文档的专业软件。
  6. 硬件外设的丰富走到极致的时候,网络的春天来了。网络的起家,是让人能使用更多的,在不同地方的计算机
  7. 网络虽然是硬件,但是网络最大的用处是传输数据。呈现网络数据的是浏览器
  8. 数据的规模超过了人的处理能力,才有了搜索引擎
  9. 4年以前,教主又玩了一把当年PC时代的把戏,把GPS,数码相机,媒体播放器和手机这些都塞到一个盒子里面,叫iphone。只是,这次比尔在忙着给非洲扶贫,只有Eric他们陪教主玩了。
  10.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keso

如果“杀手级应用”是指类似话音通信、短信、搜索这样的应用,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存在杀手级应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杀手,是“长尾”。苹果的App Store是长尾,一个App Store的价值,超过App Store中的所有应用。

elya

说一点个人拙见,LBS不是check-in,而是基于位置的服务,杀手级应用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四种——

  1. 生活服务类(可以有lbs功能模块,可以提供基于位置的生活信息;可以有个性化推荐;可以有基于位置的广告;可以有地图导航)
  2. 移动搜索类(可以是周边搜索;可以是图像搜索;可以是二维码搜索;可以是移动问答;可以是旋律搜索;可以是摄像头搜索)
  3. 移动支付类(手机软件支付;手机硬件支付)
  4. 移动社区类(可以是基于通讯录;可以是基于位置;可以是心情、图片、视频分享)

刘江

用户自愿的数据收集器+智能助理。

移动设备/应用其实是天然的收集用户信息的东西,而且能收集到PC不可能收集的信息。

Twitter是收集闲言碎语的方式。Foursquare其实创造了一种收集你去哪里的机制。Instagram其实也是。Color更进一步。再下一步呢?

Android之父Andy Rubin曾在微软曾经做过超级机器人,让小机器人整日在公司里转来转去,记录能获取的各种信息,可是有一次服务器被黑客攻击了,微软的安全官员大为光火,Andy不得不挂冠而去…… http://goo.gl/KyteG

如果有什么东西能收集每个人每时每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言,而且用户还心甘情愿存在你服务器上的,而你不仅能保证安全,有合理的隐私规则,又能将这些数据善加利用,以小秘书式的贴心(想想Apple收购的Siri http://news.csdn.net/a/20100429/218193.html )直观地反馈给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让用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财主日子,应该算是终极杀手应用了吧。

边江

1,优秀的互联网应用大多是要不是提高了效率 (如im,email,搜索),要不就是增加了乐趣(如游戏,视频,音乐). 2,目前的apps更多是在做乐趣的部分,但乐趣很容易被复制,如游戏. 3,杀手级应用更多的会出现在提高效率的应用上.移动互联网应该也会如此.只是还需要增加移动的特性如lbs. 4.我的答案是,拥有移动特性的通讯工具,搜索,和支付.

小光

很多杀手级应用现在其实就已经崭露头角或者打下一片江山了。现阶段不成熟但在未来一定大放异彩的,应该就是移动支付app了!想一下我们现在出门必带的几件套:手表、钥匙、钱包。 已经有好多人只用手机看时间了;把XX门设计一下,钥匙貌似也不用带了;有了移动支付app,钱包也省了。 但或许未来硬件的发展就能直接解决支付的问题,用不到软件再插手了。但我还是看好支付类app

张亮

可以以极低成本创建大量有价值信息的产品,如围脖、LBS。归根到底,互联网公司的大小取决于它拥有的信息量。

POPOEVER

我同意 @keso 洪大夫的看法,不存在什么“杀手级应用”,移动互联网应该是惠及大众的,在充分互联的环境下,每种应用都有其使用群体,更有可能的是某些指针性开发框架通过接口来互联数据的格局。不过就一些客户的所关注和正在努力的方向,我觉得移动支付会是接下来几年慢慢开始大量实施部署的技术趋势。

另外可以关注一下 Augmented Reality,Fast Company 最近有著文http://www.fastcompany.com/1738956/augmented-reality-possibly-the-ipad-2s-secret-killer-app

其实全球来说在 AR 的研究开发肯定是欧美领先,但是在应用领域却都处于差不多的水平上,主要是受线下资源整合的限制,并且 AR 的实施和部署也存在一定的成本屏障,还不具备大规模应用的成熟条件,相信在今后几年中随着环境条件的日趋成熟会有较大进展。

国内目前有能力制作开发 AR 应用的团队不在少数,但由于强烈的买方市场,所以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作品出现,目前唯一已经在 iTunes App Store 上线的应用是渣打银行的生活类应用 Breeze Living,可以用来找周边商的优惠折扣,也算一种尝试吧http://www.breezeliving.com

杨东杰

如果从现实生活一直被信息化这个角度来说(听CSDN总编刘江说的),哪种行为是在PC互联网上没有被信息化的呢?无疑LBS(地点&行程被信息化)是一个,移动支付(日常付款被信息化)也是一个。

当然也看好Instagram这类未来可以淘汰卡片机的应用。

王磊-Kenshin

既然被称之为“杀手”,那么它杀的谁? 比如iPad出了后,就有很多打着“iPad杀手”旗号的产品,所以很多人都理解,他们“杀”的是iPad… 如果文中所说的杀手是指“杀过去的手机”,那么下面的几个情况算是答案了。 手机最重要的几个功能: 1、键盘,触屏手机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个局面,算得上杀手级。 2、短信,kik则“重构”了短信的概念,算得上杀手级。 3、电话,skype、Viber、facetime的出现则打破了固有手机拨打电话的方式,算得上杀手级。 4、输入法(无论英文还是中文),而Swype、搜狗输入法的出现,打破了固有的输入规则,算得上杀手级。 5、屏幕显示,现在有的手机已经可以显示3D,那么如果这个事情一旦变成“标配”,那么这个情况也算是杀手级应用了。 如果文中所说的杀手是指“杀其他的手机”,那么这个事情就没有定论了,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而且现在各个平台流行软件的同类化也越来越严重(比如愤怒的小鸟几乎在各个平台都有…)所以这个观点也即将不会成立。

田锋林

我觉得移动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必须具备移动的特点。当然基础的IM,Email,语音,通话之类的应用算是杀手级的,但是对创业者和后来者来说没机会,小虾米可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站住脚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当然并不一定是杀手级的。 1、结合LBS — 无疑是最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做的东西,比如基于LBS的二手物品交换,基于本小区或者方圆几公里的范围内的一些生活服务。比如一些生活服务站点与LBS结合起来的模式就挺不错,查找停车位,查找餐厅,查找机票之类的。 2、二维码,条形码 — 这种东西我觉得如果说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进攻移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领域,不妨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目前有雏形的比如Iphone上的一款应用“我查查”。 3、工具类应用 — 这些工具定位一定是解决人们某个时候在某一方面的特定需求的,比较有移动的特点。比如路上想插个天气预报,租房子;路上选了好几家,还是不太满意,想继续找找;开车想找个加油站,停车位;或者交换名片的应用等,这些都是在某些时候可能会偶然用到的,而且不容易被卸载的,工具类应用的特点就是有需要才去用,所以也不指望着天天被使用。

4、平台类型的应用 — 如苹果的APPstore,Android 市场,豌豆夹,甚至导航站应用,都可以算是平台类的应用。

手机其实必备的应用并不多啊,除了浏览器,输入法,其他的工具类应用的被卸载的几率相对还小一些,像那些手机游戏或者看上去很有前景的手机SNS社区,交友等,个人觉得倒是很容易被复制,也容易被卸载,我们在一些平台类的应用里面粗略统计下每种类型的应用的诞生速度就知道了。

胡冬

大概4、5年前,《IT时代周刊》有一期专门讨论过移动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手机IM、手机邮件、手机支付、手机定位、手机音乐、手机视频、手机电视、视频通话……

我2006年搞过小型的头脑风暴会,做了些预测和整理,其内容如下:

以上应用在手机逐渐互联网化(数据应用+带宽增大)的前提下,都会成为基本的应用。我就来做些简单的梳理和补充工作。3G时代估计会勃发的应用有: 资讯类 手机搜索、手机门户、手机电视 工具类 手机IM、视频通话、手机邮件、手机二维码(手机拍照的延伸功能-扫描)、手机同步中心(任务日程、通讯录,同步PC桌面)、手机浏览器(移动网导航)、手机软件管家(软件排行兼安装辅助那么多平台,的确有需求呀)、手机杀毒手机博客(日志、完全可以和邮件整合) 娱乐类 手机音乐、手机视频、(手机电视也是)、手机社区(聊天、交友)、手机游戏 商务类 手机广告、手机支付、手机定位(手机导航)、手机预定(商务关系管理、和搜索有重叠) ———————————————— 5年前的预测,很多东西没有猜准,但大体方向判断如此。仅作开拓思路用。

张路

赞成keso的回答。补充一下:

对于手机时代来说,目前所知最重要的杀手应用只有2个:电话、短信。

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来说,应用百花齐放。但是仍然会包括这2个核心功能。无非承载的从电信网跨越到了IP。电话变成了skype、Viber;短信变成了kik、这信那信、这聊那聊。

语音和消息,在移动终端上的传递,无论什么时代,都是杀手应用。杀手应用还有一个含义,必须是普适性的(适应任何终端、跨越运营商和网络)。否则仍然是小众应用。

© 2011, LBS观景台|Lbsvision.com. 版权所有。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LBS观景台

分类: 未分类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