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观心语】从历史预测未来,是大数据的预测,然而,每个划时代的共业产生,一定缘于某个利益更多受众的发心。这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导向,这需要对于时代、众生疾苦的洞察。

投资的认知框架,在于所缘境的感知范围是否正念正知。事业是否合乎共业,这是贤信法师给我的一个思维框架和评判标准。这或许才是投资框架下,最合乎业力法则——“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成就别人就是成就我们自己”。

提示:人们大多时候都会茫然于当下,暮然回首,已经错过了一个时代。

如何发现被低估的价值

如果创业团队是各种独角兽前面的缔造者,那么投资人则是背后的缔造者,他们隐藏在背后不为人知,却对时代和趋势洞若观火,并推动伟大企业诞生。

一位创业者曾经对我说:“我能看到很多兔子在跑,但目前我还没有工具抓住它们,我知道自己迟早会抓住一只。”

要抓兔子,先必须要能看见兔子在跑。投资,就是帮既看得到兔子,又能抓住兔子的人找钱和赋能。本文所说的投资,主要指创业和股权投资。

一、认知的全息框架

在认知某个事物的时候,大部分人会被框在某一个逻辑里,不可自拔。能够运用几套逻辑,嵌套认知,交叉验证,属非常优秀的思维。

比如,情侣在谈婚论嫁的时候,需要察觉至少一下逻辑:

1,情感逻辑,两人相处以来,情感基础怎么样。

2,经济逻辑,目前经济能力是否能支撑组建家庭。

3,双方家族逻辑,是否符合对方家族的审美和要求。

4,生命逻辑,婚姻最终会是几十年的相伴。

5,心灵逻辑,抛开所有的现实问题,只问自己的内心。

6,神的逻辑,两人都经历亿万年的修行而相遇相知相爱,一转身就是永别,亿万年都不会再有这份情缘。

7,等等,这些逻辑还可以细分成无数子逻辑。

如果你遇到一个愚蠢的伴侣,TA可能就会在某个逻辑里不可自拔,你们多半只能悲哀收场。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很多人因为异地而分手,或因为房子而分手,或因为家族反对而分手。如果摊开其他逻辑看,都让人感到唏嘘。

人类已有的四大基本认知框架是:科学,哲学,艺术和宗教(神逻辑)。我们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时候,至少应该放在这四个框架里(或叫坐标系),否则在认知层面会犯糊涂。

投资人应该具备多层面认知框架和逻辑,他们大都涉猎非常广泛,和各种人(创业者,LP,高管和银行券商明星等)都能聊。

二、投资人的几个大坑

1、没有洞察价值和趋势的能力。早期中国根本就没有人投资互联网,因为一群懵逼没有展开未来几年到十年趋势的能力。对新生事物,这确实不太容易,它不仅需要认知体系支撑,还需要强大的洞察力。

2、一窝蜂跟风。在中国的投资案例,一窝蜂投资某个行业情况非常多,比如前些年的千团大战,O2O和共享单车,最后大部分投资人的钱打了水漂。

3、没有资源赋能和顶层加持。BAT投资的项目,天然有资源赋能和顶层加持,插根扁担都能发芽。大部分其他投资人,对项目没有资源赋能和顶层加持,只是靠天吃饭。

4、不清楚退出通道。对投资项目不知道如何收割,没有退出通道反过来也限制了可投项目的选择。

5、资方和项目之间的矛盾。缺少多层面的利益格局,与创业者在同一个层面争利。

三、投资在商业体系中的位置

我尝试梳理了一个全息商业模型,它包括“两层四面N环节”。

“两层四面N环节”全息商业模型

几乎可以把所有的商业因素都放进这个模型中,因此这个模型是坚固和可用的。

在以上模型中,狭义上的投资,仅仅指“势”截面的“资本”环节。广义上的投资,应该包括整个顶层架构的“道”和“势”两个截面。

以上模型中基础层是支点,顶层是杠杆。投资人不仅是撒币,而应是项目整个顶层架构的深度参与者,甚至主导者。因为创业者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基础成,他们不擅长顶层架构。

以下阐述的部分观点,将基于上面的“两层四面N环节”商业模型。

四、创业和投资的异同

创业也是一种投资。创业团队把时间,精力和财富投入到项目中,投资人把资本和资源投入到项目中,二者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面向不同,一个面向基础层,一个面向顶层。创业团队负责人因该和投资人共同组成公司的顶层架构委员会(不是股东会),形成共同的思想,价值观和战略等等。

创业者向下负责,投资人向上负责。

这种责任划分,是因为创业者和投资人关注面和禀赋不一样。投资人善于把握行业整体情况,甚至行业和行业之间关系。而创业者,大都聚焦的是一个行业的某个环节。

创业者立足现实,而投资人面向未来,投资人为创业者在前面建立路灯和导航塔。投资人特点是通透,穷尽角度思考和观察问题;创业者特点是拧巴,偏执狂,宁死不屈。

五,如何发现被低估的价值

投资的第一步,是发现被低估的价值。巴菲特说投资诀窍是:“低价买,高价卖。”

有的是人被低估了,有的是行业被低估了,有的是资源或资产被低估了,有的是股权被低估了。

找到被低估的价值,是投资的基础。为被低估的价值,找到能够放大价值的位置和变现的通道,则可以投资,否则需要谨慎。

人们大多时候都会茫然于当下,暮然回首,已经错过了一个时代。投资人必须有跳出现实的能力,才能发现哪些价值被低估。被现实问题塞满脑子的人,不会是好投资人,芒格和索罗斯都是哲学家(哲学家特点是超越现实)。

传奇投资组合:巴菲特和芒格

六、价值放大和变现的艺术

把项目(资产)放到合适的新关系中,可以放大价值,因此人们通过并购为债务解套(中国目前负债率达到惊人地步,是一个操作机会)。投资人应该具有新关系的连接能力,把项目(资产)价值放大,这是投资收益的价值来源。

在互联网行业中,大部分项目的业务收入能力都非常有限,很多公司即使上市了也不怎么赚钱。因此,投资人只能靠价值的资本化和证券化变现,其路径是:项目->价值->资本化->证券化。

证券化是最好的变现手段,把项目价值变成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很多项目的变现最优通道。

七、投资如何先胜而后战

不管项目最终成败,都可以成为赢家,这是作为投资人最大的成就和荣耀。要做到这点,必须“先胜而后战”。《孙子兵法》中“先胜而后战”的“胜”指谋略的胜算,它不一定是真的“战胜”。这里把“先胜而后战”的“胜”的含义,往前推一步,即,不管项目是否“战胜”,投资依然能“胜”。

投资如何“先胜而后战”?

1、在项目层面。

根据退出通道来投资项目,遵循“无退出,不投资”的原则,甚至,最好把退出通道也拉入到早期投资来。

2、项目之外。

我曾经在文章《收割简史:蝉、螳螂和黄雀》表达过一个观点:“员工大都只能获取业务收入,而老板则可以收割公司整体价值,比如政府的补贴,对外的合作机会,公司整体价值增长等等。政府经常出台产业政策,有时会给一些公司低价批一块地,这块地的价值差,会被老板接住,和普通员工基本没关系。”

绝大部分创业者(老板),都不具有项目整体层面或者项目以外的价值收割技术,这应该成为投资人的必备技能。投资人通过新盘子,来收割这部分价值。

八、支点和杠杠的艺术

从支点和杠杠的角度,可以给投资新的定义:投资是为支点增加杠杆的艺术。

阿基米德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投资人需要用项目来撬资源,用资本来撬动资本,用资本来撬动项目。实际上,在更大的层面,整个顶层各个环节,都能起杠杆的作用。

在投资逻辑里,一切都可以成为支点,也可以成为杠杆。

支点和杠杆组合,对募资也至关重要。BAT几乎投资了整个中国互联网,它们业务收入绝逼没有那么多钱。BAT也是通过各种杠杆组合,融钱来投资的。

现代经济就是杠杆的经济(我国之前杠杆太猛,现在正在去杠杆)。添加杠杆的长度,取决于支点的强度,它们共同决定了撬动的目标。

九、投资人认知体系和素养

1、投资人是学者。有投资人不具体负责落地执行,他们的优势更多在认知层面。因此投资人必须建立起多层面的认知框架,用这些框架来嵌套认知和交叉验证,

2、投资人是战略家。某个项目对创业者来说可能是战略,对投资人来说只是一场战斗。

3、投资人是布道者。投资人如果洞察未来的的趋势,犹如科学家发现某个原理。趋势即道路,知道未来道路往哪里走的人,即为布道者。

4、投资人是修行者。光明和通透的内心,才能洞察未来。这和修行者追求的境界是一支的。因此投资人有必要定期闭关,清除内心的无明与障碍。

十、投资人伦理

1、拿属于自己的价值放大部分,不争盘子里原有部分。

2,创业者的顶层合伙人。

3、资本推动互联网全盛和AI普世时代到来,同时资本也将在这个时代削弱和终结,现在是资本最后盛宴。

-END-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